摘要:來鳳縣翔鳳鎮花園堡社區,住著“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擔任社區干部,連芳一干就是20年。她從計生干事成長為社區黨委副書記,也從大家口中的“連妹妹”變成了“連媽媽”,她的“愛心媽媽協會”幫助了當地很多外來婦女和留守兒童,用一顆真心把張富清的精神傳承了下來。
來鳳縣翔鳳鎮花園堡社區,住著“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擔任社區干部,連芳一干就是20年。她從計生干事成長為社區黨委副書記,也從大家口中的“連妹妹”變成了“連媽媽”,她的“愛心媽媽協會”幫助了當地很多外來婦女和留守兒童,用一顆真心把張富清的精神傳承了下來。
連芳第一次登門,見到張富清已是19年前的事,那時她剛到社區工作一年。
“在社區工作,你可要好好搞!”連芳始終記得張富清對自己說過的這句話。
來鳳縣翔鳳鎮花園堡社區,住著“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擔任社區干部,連芳一干就是20年。她從計生干事成長為社區黨委副書記,也從大家口中的“連妹妹”變成了“連媽媽”,她的“愛心媽媽協會”幫助了當地很多外來婦女和留守兒童,用一顆真心把張富清的精神傳承了下來。
連芳和“愛心媽媽協會”成員為留守兒童送上學習生活用品
居民口中的“連妹妹”
2002年,連芳從來鳳縣供銷社下崗,這段工作經歷讓連芳學成了一手做生意的好本領。“那時候做副食批發,一年能有五六萬元收入。”連芳說,“當時覺得下崗也好,可以安心做生意。”
然而,社區居委會干部陳光友找到了連芳,希望她能去社區工作,連芳不太愿意。沒來得及拒絕,陳光友對連芳說:“你是個黨員又這么年輕,在社區辦事處工作有奔頭,在這方面發展下,未必會差。”
“那個年代,還是想有碗公家飯。”連芳笑著直言。于是,當老板的連芳成為了一名社區計生干事。
騎上一輛自行車,挎上一包人口信息登記卡,連芳便開始了2個多月的入戶信息登記。“您好,我是社區辦事處的小連,過來了解下您家里的情況。”這句開場白連芳喊了上千次。2平方公里的轄區內,6條街道、2000多戶居民,近1萬人口。不論下雨刮風,連芳的身影必然從早上七八點開始,忙活到天黑。
除了用卡片記錄轄區居民的信息,連芳也用心記住每一家的情況。“每年100多個孩子出生,哪家是男孩、哪家是女孩,順產還是剖腹,家庭住址,家庭成員都能記住。”工作多年,發放計生藥品、建立計生臺賬,連芳從未出過差錯。
連芳圓臉、嬌小,笑意常在嘴角,她說自己長相親切,所以居民覺得她和氣,喜歡叫她“連妹妹”。實際上,連芳先把居民當作了親人,居民才把她當作了妹妹。
花園堡社區下崗職工多、流動人口多,連芳走訪中常常能遇到生活困難的居民。
田經蓮夫婦便是社區的下崗職工家庭。從糧食加工廠下崗后,兩口子都沒了生計,女兒還在上初中,一時間經濟非常困難。連芳走訪了解后,找到了田經蓮。連芳說,自己也是下崗職工,只要勤勞,哪能沒飯吃呢。她見兩口子家中咸菜做得有模有樣,建議他們可以去市場擺攤賣咸菜,并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一部分資助他們。
如今,田經蓮夫婦的咸菜店經營得當,女兒大學畢業后當上了中學老師,生活越來越幸福。
看到湖南來的劉素梅懷有身孕,兩口子住在簡陋的門店,連芳幫忙租下一套經濟實惠的房屋。生下孩子后,他們專門送來一筐紅雞蛋。
看到留守兒童徐建澤三兄妹沒有父母陪伴,連芳下班后常去輔導功課。孩子見到連芳,忙撲上來喊“嬢嬢”。
看到20歲的外來小伙子段維明身有重疾,連芳幫忙申請低保,聯系救助。小伙子身體好轉,感謝連芳:“謝謝大姐把我像弟弟一樣照顧,我現在康復了,要自食其力,以后爭取能幫助其他人。”
慢慢地,只要見到連芳,無論大爺、大媽還是同齡人,大家都喜歡用“連妹妹”的稱呼叫住她,跟她講講最近的開心事、煩心事。
連芳說:“雖然當時每月的工資只有50元,還抵不到以前做生意1天的收入,但這個事還是很值得的。”
連芳在三官坪社區張富清先鋒服務站為路過口渴的老人遞上熱水
孩子眼中的“連媽媽”
2006年,在花園堡社區發生了一起事故,改變了連芳的一些思路。
從湖南到來鳳做服裝生意的寧志高一家,在花園堡社區的來鳳商城四樓租下了一間門面。一天,孩子玩耍時不小心從四樓摔了下來。
經過治療,孩子還是沒有恢復意識,處于深度昏迷之中。繼續治療,花費甚巨,本就困難的寧志高一家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聞訊的連芳急匆匆趕來,看到一家人哭作一團。了解到他們困難的連芳知道,這件事光靠自己,甚至依靠社區都是沒法有效解決的。她把這件事上報社區,又上報街道,最后縣里出面進行了幫扶。電視節目、城中心步行街,到處是捐款的倡議。很快,幾十萬元救助款籌集到位,孩子在治療后也蘇醒過來。
經歷了整件事的連芳發現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這就需要一個組織來進行幫扶。
連芳為留守兒童輔導左右
于是,2008年連芳開始在社區引入志愿服務,來幫助社區的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一開始主要是自己在做,后來一些朋友知道了也加入了團隊,人就慢慢多了起來。”連芳說。
連芳的志愿服務隊逐漸有了名氣。2015年,來鳳縣婦聯找到連芳,在花園堡社區成立了“愛心媽媽協會”,開展全縣的留守兒童和困難婦女關愛活動,連芳任協會會長。“連妹妹”也成為了“連媽媽”。
在來鳳縣圣德文武學校,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每逢“六一”等節日,“連媽媽”和“愛心媽媽”們會來到學校,給孩子帶去禮物,并陪著他們玩上半天的游戲,歡聲笑語充滿校園。
協會成立至今,已有600名注冊會員,現有“愛心媽媽”小分隊13個,會員有機關單位干部職工、教師、社區工作者以及熱心群眾。
除了關愛留守兒童,這些年協會還幫助了97名貧困母親,會員結對幫扶了48名留守婦女、57名留守兒童和45名困難兒童。
對這些孩子,連芳滿是真摯、細膩的母愛。當記者想要拍攝一些連芳與困難孩子互動的照片時。連芳說:“盡量不要拍到正臉,要么拍背影,要么戴口罩吧,這些孩子有些敏感。”
社區里的“連書記”
從一名社區計生干事做起,連芳現在已是花園堡社區黨委副書記。對于連芳來說,社區就是她的家,哪里燈壞了、水漏了,居民有什么需求,連芳立刻解決,從不拖拉。
“連書記,最近天天有人往糧食局后面的空地上扔垃圾。”疫情期間,一堆生活垃圾引起附近居民不滿。那時,連芳腰椎間盤突出癥狀嚴重,但她強忍疼痛,聯系保潔公司及時轉運垃圾,并挨家挨戶叮囑附近居民愛護衛生、防范病毒。
“多虧連書記,大眾舞廳不吵了,附近的孩子都能安靜上網課了。”去年6月,連芳到老農技中心走訪,居民胡寧鳳拉著連芳的手感激地說。此前,常有人到附近舞廳學跳交誼舞,音樂聲和歡笑聲影響附近孩子學習,打擾居民休息。連芳出面協調,暫時關閉了舞廳。
連芳注重發揮黨員的力量。“我們這個社區住著張富清老英雄,我們的黨員先進性隨處體現,關鍵時候起到關鍵作用。”連芳說。
連芳給記者講了一件小事。去年,在轄區體育館前的一條公路因貨車碾壓,變得坑坑洼洼影響通行。社區黨員張勇從事建筑行業,路過看到這種情況后,開著車拉回了水泥砂漿,自己施工澆灌填坑。
黨員陳平也剛巧開車路過,看到行人車輛來往,便把車停在坑旁,自己下車指揮交通,防止破壞還未硬化的路面。
事情不大,卻充分凸顯了黨員的作用。
“暴雨來襲,請各位小組長密切關注轄區內汛情,有情況及時反饋。”2020年7月17日晚,連芳在鹽街片區黨小組工作群發布了一則防汛消息,13個黨小組組長迅速行動,走訪入戶,排查災情。
作為社區黨委副書記,連芳協調社區黨委從報到黨員和自有黨員中,擇優委任13個黨小組組長,充分發揮黨員服務小區、服務樓棟的作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同時,連芳和社區治理“尖刀班”一起組建花園堡社區“張富清先鋒隊”,整合老年協會、“愛心媽媽”等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志愿者力量,使社區治理隊伍更加強大。(黨員生活全媒體全媒體記者 馮杰;通訊員 羅歡 錢家輝;攝影 黎家智 郝曉雪)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