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李志強和50余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白衣戰友們一起遠赴上海,二度進艙,來到上海浦東新區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以下簡稱新國博方艙),擔任執行院長。這次,他又將從武漢帶去的國旗黨旗掛進方艙,還將醒目的黨徽貼在每一位黨員身上。
2020年2月,在武漢市入住新冠肺炎輕癥患者最多的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李志強帶著國旗和黨旗,就任該方艙醫院常務副院長,守護這里1000多名患者直至全部康復出艙。
今年4月,李志強和50余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白衣戰友們一起遠赴上海,二度進艙,來到上海浦東新區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以下簡稱新國博方艙),擔任執行院長。這次,他又將從武漢帶去的國旗黨旗掛進方艙,還將醒目的黨徽貼在每一位黨員身上。
當初心與使命重合
4月26日一大早,李志強就匆忙進入新國博方艙,著手患者出院的準備工作。雖然每天他都會送患者出院,但這天很不一樣,他要送出的是一位100歲高齡的老人。
前段時間,新國博方艙將2個艙改造成亞定點醫院,監護儀、超聲、床旁檢測等醫療設備相繼進駐。湖北和天津援滬的醫護人員在這里集中救治方艙里年齡較大、基礎病較嚴重的重癥感染者高危人群。
“這位老人是從養老院送來的,來的時候與人溝通困難,吃喝都需要幫助。”李志強說。
李志強與醫護人員一起對老人進行無微不至的救治,當老人聽不懂就打手勢溝通,還悉心地定制容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
這天,老人終于可以轉出亞定點醫院了,看到車將老人接走,李志強說不出的開心。
李志強出生于湖北襄陽。讀高中時,疼愛他的奶奶因中風飽受折磨,在照顧奶奶的同時,李志強便暗下決心學醫。1991年,年僅16歲的李志強考入了湖北醫科大學,2000年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李志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成為一名神經外科臨床醫生。
從醫學生到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志強始終是那個常常面帶笑意、溫暖的李醫生。
20年來,他將心血都傾注在神經外科的臨床研究上,帶領他的團隊不斷向更高更遠的目標攀登。他針對腦膠質瘤與轉移瘤的綜合治療做了大量工作,相關科研成果多次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等。
李志強一直認為,與藥物和手術刀一樣,語言也是醫生的重要法寶,溝通和同理心對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非常重要。與患者溝通時,李志強常常換位思考、用心溝通,在患者出院后,還經常通過微信、電話等隨訪,指導患者出院后的治療與康復訓練。
他始終踐行著“德為先”的醫者精神,不僅在治療中兢兢業業,還定期組織愛心活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自1996年第一次獻血開始,李志強已堅持無償獻血20余年,獻血總量過萬毫升。
帶著國旗黨旗兩度進艙
李志強回憶,2020年他擔任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常務副院長,進艙后第一件事,他就將國旗黨旗掛在方艙醒目處。
“我們進艙的醫護人員先亮明身份,也號召在方艙的黨員患者亮身份。所有人都有了身份感,就能團結起來抵抗病魔。”
李志強的做法起到了顯著的效果,最終,李志強帶領醫療團隊在武漢客廳方艙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
今年4月初,李志強作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援滬醫療隊隊長帶領團隊成建制支援上海,接管了新國博方艙醫院W3方艙,將成熟的抗疫經驗帶去了上海。
雖然李志強有豐富的經驗,但到達新國博方艙時還是面臨著嚴峻挑戰:“各地的情況很不一樣。這里太大了,整個新國博方艙共有1萬多名新冠感染者,共有來自全國3省近百家醫院的醫療隊前來支援。”李志強坦言,“患者的救治管理、醫護人員的磨合都要從頭開始,但我們不能退縮。”
到達上海后,李志強第一件事就是向中南醫院黨委提出申請,在上海成立了臨時黨支部。22名援滬的中南醫院黨員“大白”,都在胸前貼上閃亮的黨徽走進方艙,并在方艙醒目處掛上了從武漢帶去的國旗和黨旗。
在黨員醫護人員的影響下,方艙的輕癥患者也紛紛亮出黨員身份。
“不到1天,艙里就有近百名黨員患者報名。經過健康評估后50余名感染者成為志愿者,為他們配發志愿者袖章及黨徽。”李志強感動地手書一篇《斗疫情》:“斗疫情,一起上;有困難,我們扛;心要齊,好商量;同守滬,顯擔當;共努力,迎曙光;再堅持,早封艙;瘟神走,心舒暢;愿生活,永安康。”他表示,志愿者康復出院后又有新的加入,這種守望相助的精神不斷傳遞下去,也為早日戰勝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發三餐、報修設備、夜間巡查……一時間,在新國博方艙醫院W3艙里,一支幾十人的黨員患者與醫護人員相互支持,同心守“滬”的“志愿服務隊”,成為方艙醫院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他們和醫療隊團結協作,既讓艙內患者感受到了安心和溫暖,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增加抗疫信心。
醫患同心溫暖傳遞
帶著團隊轉入W1亞定點醫院病區后,李志強比之前更繁忙了。
“亞定點醫院高齡患者居多,他們身患的基礎病各有不同,需要嚴密監護。”李志強說,“在這個臨時改建的重癥病區里,我們要隨時應對突發搶救等各種狀況,有時候甚至要開展緊急介入性操作,非??简炍覀兊膶?萍本饶芰?。”
半個月來,李志強不僅堅持每天進艙查房,指導重癥病人救治,還要主持各種疑難雜癥的會診,常常忙得廢寢忘食。但李志強最牽掛的,依然是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情緒。
“亞定點醫院里老人特別多,還有八九十歲的老兩口一起來的。每次看到他們,我就想到家里的老人,也會想到自己老的時候,深感他們需要更周到、更細致的醫療照顧。”李志強每天都要來到老年患者身邊耐心溝通,培養患者的信心。
李志強鼓勵中南醫院援滬隊員,在休息時間將方艙里隔離空間的白墻利用起來,改造成文化墻,畫上生動有趣的武漢和上海的美景,緩解艙內患者的焦慮情緒。他們還將國旗、黨徽和《斗疫情》的詩上墻,激勵患者。
醫護人員的暖心之舉也影響了方艙的患者們,5月2日,幾名方艙內的患者就來到方艙文化墻前,有的作畫,有的書寫下“你們辛苦了”“白衣天使節日快樂”等話語。
到上海1個多月了,至今李志強所負責的方艙依然保持著患者零死亡、零醫護感染、零事故的紀錄。每天也只能到夜深人靜時,他才有空與遠在武漢的家人報一聲平安。他信心滿滿地說:“現在進艙的人越來越少,出艙的人越來越多,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回家團聚了。”(黨員生活全媒體記者 趙雯)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