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舉旗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擘畫了湖北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確立了“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打造“三高地、兩基地”等新思路、新舉措,為大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機遇,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高舉旗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擘畫了湖北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確立了“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打造“三高地、兩基地”等新思路、新舉措,為大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機遇,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我們將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努力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當先鋒、打頭陣,加快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以一域出彩再續湖北“荊”彩。
融入都市圈,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我們將發揮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平臺優勢,依托大冶湖國家高新區、黃石臨空經濟區,全方位持續加強與武漢、鄂州、咸寧的創新協同、產業協作、交通互聯、開放流通、市場融合和服務通辦,主動謀劃一批務實可行的項目,助推大冶全面融入武漢都市圈發展。加快融入黃石市域一體化發展,加快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產業同鏈、科技同興、民生同享和生態同治,打造黃石市域一體化發展主引擎,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
下好先手棋,加快建成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大冶是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試點縣(市),我們將始終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行動,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加快建成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搶抓光谷科創大走廊向東延伸機遇,啟動光谷東科創島建設。主動對接武漢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鼓勵企業入駐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建強用好大學科技園,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構建“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大冶”的創新格局。用好“新科技18條”,大力實施“十大創新平臺”計劃,加快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重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創新。鞏固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成果,全域推進創新型鄉鎮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持續優化政策環境、人才環境、金融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營造“熱帶雨林”式科技創新生態。
重塑工業魂,加快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打造制造強國高地,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骨干產業和產業集群。大冶是傳統老工業城市,我們將高舉工業強市大旗,依托大冶湖國家高新區和黃石臨空經濟區,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質效和能級,加快建設具有全國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主動配套融入武漢“光芯屏端網”和汽車萬億產業集群、全國汽車產能基地,全力推進智能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材料、電子信息、臨空產業、紡織服裝、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等10條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工程,加快鋼鐵、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快打造五百億級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三百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三百億級材料產業集群、兩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兩百億級臨空相關產業集群、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構建“1222”制造業產業體系。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重點引進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融通高科、迪峰公司、馮家山硅纖等企業上市,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走好強縣路,全力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實施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大冶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我們將搶抓強縣工程機遇,加快推進以市區為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市區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全力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暢通交通網絡、提升公共服務,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以城鄉安全飲水、垃圾污水、衛生醫療、城鎮公交、天然氣“五個一體化”為抓手,提升城鄉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每年統籌1億元資金,推動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水產等五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培育“旅游+”“生態+”“現代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做好“接二連三”文章,加快構建統籌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推動平臺、資源、服務下沉,加快構建市區、鄉鎮、村莊的三級服務體系。用好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加快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
打好民生牌,共同締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實共同富?;A。我們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策向民生聚焦、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用力,大力解決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廣泛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密切黨群關系、傾聽群眾呼聲、解決實際困難。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加快構建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共同締造群眾美好幸福新生活。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決守牢經濟金融、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糧食和水生態等安全底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藍圖已定,實干為先。大冶將保持勇往直前、勇爭一流的闖勁,實事求是、實干篤行的拼勁,百尺竿頭、百戰不殆的韌勁,狠抓落實、奮勇拼搏,全力奮進全國縣域經濟五十強,為湖北建設構建全國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黃石奮進全省第一方陣貢獻大冶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作者:郝勝勇,黃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書記 )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