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斗目標。錨定這一奮斗目標,湖北應立足自身有利條件,充分釋放自身優勢,將其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建設先行區應加快優勢釋放
袁北星 黃家順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斗目標。錨定這一奮斗目標,湖北應立足自身有利條件,充分釋放自身優勢,將其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牢牢把握經濟循環暢通這個關鍵,更加充分地發揮經濟地理區位、重要產業基地等優勢,構建經濟循環暢通樞紐;牢牢把握高水平自立自強這個最本質特征,更加充分地發揮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等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牢牢把握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這個主攻方向,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鏈;牢牢把握四化同步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機制,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構建區域循環聯動體系,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搶占先機、主動先行。
重塑九省通衢新區位,構建經濟循環的暢通樞紐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F代交通流通體系是經濟循環暢通的基礎性和支撐保障,必須把建設現代交通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通過打造高效交通流通體系,聯結形成更緊密的生產和消費關系,擴大交易范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暢通經濟循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湖北地處中部腹地,具有九省通衢先天優勢,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中歐班列輻射,天河國際機場直達五大洲,是連接全國“鐵水公空”交通大動脈的中心結點。建設先行區,湖北要充分發揮交通流通的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形成完整內需體系的堅實支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障基石。
一要做強做優綜合交通樞紐,打通堵點和關鍵點,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空間布局,推動交通流通基礎設施水平、運輸服務質效走在全國前列。二要打造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立足“得中獨厚”“得水獨優”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將多式聯運作為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現代物流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深入推進多式聯運計劃,完善多式聯運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培育多式聯運市場主體、提升多式聯運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三要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跨界建設智能交通流通體系。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流通建設和跨領域融合發展。四要加強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省屬國資國企,培育壯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交通流通企業。五要加快重點節點建設。高效能推動港口資源整合、花湖機場運行、中歐班列(武漢)區域性樞紐節點建設,形成經濟縱深和發展腹地,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筑牢科教強省新優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創新動力體系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平虄瀯菔呛弊畲?ldquo;富礦”,應堅定不移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一是加強湖北創新體系建設,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以創建“兩個中心”為主抓手,強化湖北實驗室運行效能和主攻方向,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不斷強化高質量發展硬核支撐,提升湖北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和促進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二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進湖北技術攻關新路徑,聚焦全省重點產業的高端領域、關鍵環節,組織攻關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三是推動“最后一公里”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科技產業重大專項,推進顛覆性技術產業應用,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支持5G、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在城市開展多場景應用,開展試點示范應用。四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動力發動機。加快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機制,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五是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圍繞產業發展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營造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良好創新生態。
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產業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攻方向。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處于深刻變化之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應深刻認識到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提高全球產業分工地位的緊迫性,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快構建新時代產業基礎能力體系,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鏈。湖北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點布局的制造業基地,有責任、有理由、有底氣堅定不移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干產業和產業集群。
一是深入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湖北制造向質量效率型、高端引領型轉變,打造制造強國高地。二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提升,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引擎。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光電子信息、大健康產業集群。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梯隊。提升航空航天與北斗、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能級,加快形成接續有力、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產業梯隊。四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提升暢通經濟循環基礎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促進服務業發展要素和載體集聚聯動發展。五是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加快突破數字經濟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新高地。六是以產業鏈價值鏈為紐帶,構建“國企龍頭+產業鏈+產業生態”,打造全球產業鏈基地,建成世界一流規?;a業集群。更好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
優化區域發展新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循環聯動體系
城鄉區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空間載體。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有序流動、激發城鄉區域優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優化區域發展戰略,既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功能載體。湖北位于我國主要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空間載體的必然選擇。
一要突出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堅持雙向互動、融通發展,提升武漢城市發展能級,發揮武漢龍頭引領作用,加快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輻射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二要強化襄陽、宜昌城市功能,加快提升產業層次、城市能級、交通樞紐和市場樞紐功能,提高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推動城市群發展。三要實施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增強縣域發展內生動力。四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五要深化省際戰略合作。重點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推動產業科創協同協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保聯治,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群。全面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強省際協作和交界地區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布局。推動更深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協同發展。(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