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著力破解黨員學習教育方法單一、內容單調、參與度低等現實問題,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依托“互聯網+”模式,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科技化、便民化、智慧化,搭建黨員教育學習新平臺,助推黨員學習教育與基層黨建工作提“智”增效。
為著力破解黨員學習教育方法單一、內容單調、參與度低等現實問題,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依托“互聯網+”模式,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科技化、便民化、智慧化,搭建黨員教育學習新平臺,助推黨員學習教育與基層黨建工作提“智”增效。
“科技化”促黨員教育“不斷檔”。十堰市運用“智慧黨建云”平臺和黨員管理深度融合,將全市黨員信息納入平臺統一管理,信息實時監控,建立更新全市黨員學習教育“數據庫”,通過“十堰基層黨建”平臺,實現了黨員崗位練兵全員納入,“十堰基層黨建”最高閱讀量突破1萬+,關注人數突破13萬+。學習實時在線。整合網絡平臺數據資源,創新黨員學習的模式,開創“崗位大練兵”,豐富學習版塊,統籌行業部門學習重點,按照“急用先學”要求,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對象作出合理安排,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推行“點菜式”自主學習,打破地域、時空界限和黨組織間的壁壘,“隨時可看,隨時可讀,隨時可享”,切實增強黨員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拓展性、多樣性,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指尖學習”。跟蹤考核管理。精心設計模塊化教學內容,立足實際深入開展大學習、大測試、大考核等系列活動,先后組織黨史知識測試、黨風廉政建設紀法同行測試、國防教育知識測試、應急管理知識測試、保密知識測試、組工知識測試等通用知識測試,在全市開展線上考試,全市7萬余黨員干部職工采取線上考等多種方式測試考試,推動以考促干。
“惠民化”促服務群眾“不冷場”。十堰市建立“365·有服務”信息平臺,依托市內高校和29家單位組建8個社會治理基本技能培訓組,建立了由198名骨干組成的培訓“師資庫”、208個專業“課題庫”,專家資料“一目了然”,同步在平臺上“云共享”,重點圍繞生命急救知識、突發事件應對等內容常態化開展技能培訓,社區干部、下沉黨員通過平臺線上預約,線下培訓,有力提升了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云服務+雙報到”工作模式,構建“征集、接單、服務、評價、反饋”的閉合式網絡平臺,實現社區收集居民“微心愿”實時“派單”和居民群眾自主登錄云平臺“下單”等方式推進黨建工作與信息技術“雙融合”。同時,通過平臺清晰記錄服務時長與服務項目,實現“雙報到”情況全程“云紀實”,全市153個社區發布任務2.7萬余個;全市7.8萬下沉黨員已接任務35萬余次,累計服務群眾60萬余小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9.7萬余個,受到轄區群眾一致好評。民情訴求“一呼即應”。推出“群眾訴求”板塊,群眾可通過“365·有服務”平臺發送訴求,平臺管理員對各類訴求進行分析匯總,及時反饋給相關單位,并定期更新問題處理進度及結果,實現問題可視、進度可查、實效可比,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新”載體,實現信息數據多跑路、黨員群眾少跑腿。
“智慧化”促學習教育“不掉線”。十堰市創新方式,常態化組織開展線上學習,黨員在“掌端”即可學習最新知識,實現了隨時隨地學。“音樂黨課”指尖分享。創新黨課形式,不斷探索“黨課+紅色電影”“黨課+音樂劇”等在線直播等模式,將音樂黨課搬上“指尖”,從傳統“面對面”授課到“面對屏”,實現“一鍵分享、掃碼觀看”,吸引黨員參與,也提升了黨課質量和效果,現已成為十堰本土廣受青睞、人人想聽的“網紅課”。 “黨務講堂”線上直播。創新舉措開辦“黨務講堂”,按需求、分層次、點單式地對全市黨務干部開展常態化培訓,同時運用 “騰訊會議”、融媒 APP 等載體,打造了一個不打烊的知識“加油站”,擴大了培訓覆蓋面,實現了“黨務講堂”立體化呈現、精準化傳播。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黨務講堂”310場次,累計培訓22185人。“智慧教室”云端送學。探索將黨建工作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打造可讀、可看、可聽的“數字課堂”“指尖課堂”,形成資源共享、數據互聯的黨員學習教育新模式。轄區竹山縣與人民日報環球雜志社下屬的人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同,依托該公司豐富的專家學者資源,建成5個智慧教室,借助5G、4K、AR等新技術應用和高品質內容傳輸,構建全景沉浸式學習體驗新場景。目前,已開展9場專題講座,培訓基層黨員干部5000余人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