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鄉村振興關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工一農、一城一鄉、“一金一綠”兩篇文章,是經濟發展所系,是民生福祉所在。要做好“兩篇文章”,必須充分認清二者重要性,挖掘制造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底氣、底蘊,加快制造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步伐,以一域之力助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做好“兩篇文章”助力先行區建設
晏勇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鄉村振興關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工一農、一城一鄉、“一金一綠”兩篇文章,是經濟發展所系,是民生福祉所在。要做好“兩篇文章”,必須充分認清二者重要性,挖掘制造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底氣、底蘊,加快制造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步伐,以一域之力助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做好“兩篇文章”的底氣和底蘊
西塞山區有著深厚的工業發展基礎、良好的鄉村振興潛能,為做好“兩篇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里誕生了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華中地區最早的鐵路、最早的水泥廠,奠定了黃石作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搖籃的地位。大冶特鋼有著“特鋼長子”的美譽,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長征”系列火箭等提供了關鍵部位用鋼。助力港珠澳大橋、復興號動車組、國產大飛機等中國名片、國之重器建設。振華化學是全球最大鉻鹽生產商。
西塞山區是黃石市唯一具有建制鎮的城區,坐擁“一江一山兩湖”,長江西塞山段主河道長19.99公里,是長江黃石段最大的江心沙洲。黃石最大的“城中山”黃荊山60%以上在西塞山區。境內磁湖(部分)、夏浴湖是湖北省重點保護湖泊。成功舉辦了多屆荷花節、螃蟹美食節。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近年來,西塞山區描繪了建設現代化特鋼之城的宏偉藍圖,提出打造“一基地六區”奮斗目標。其中,聚焦特鋼產業,打造全國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特鋼產業基地;聚焦生態建設,打造全省都市城郊型鄉村振興樣板區。
做好“金色文章” 打造制造業強區
制造業是經濟的“基本盤”“壓艙石”,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要務,更是政治任務。打造制造業強區是西塞山區建設現代化特鋼之城的有力抓手之一,也是一代又一代西塞人民的夙愿與期盼。
實施“五大工程”。始終把工業強區作為發展第一戰略,構建以特鋼為龍頭,電子信息、醫藥化工、臨港總部為重點,總部經濟、塊狀經濟等產業為支撐的“1+3+N”特色產業體系。實施特鋼產業龍頭企業引領工程、骨干企業倍增工程、產業鏈條提升工程、數字經濟躍升工程、產業品牌優化工程。全力實施全鏈條項目建設攻堅行動。
加快科技創新。繼續加大與華科、武漢理工等省內高等院校的合作,力爭早日將黃石科創模具技術研究院提檔升級為國家級、省級檢測中心和研發中心。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培育更多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入實施“西塞英才”計劃,持續推進“白鷺歸巢”工程,引聘一批產業領軍人才團隊落戶西塞山。
聚焦招商引資。堅定不移圍繞風電、軸承、汽車零部件等特鋼延伸產業,進行招商引資,定期開展“特鋼產業主題沙龍”活動,充分發揮招商大使作用,持續加大招商引資考核獎懲兌現力度,全面增強招商實效,著力招引進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的鏈上頭部企業。
做好“綠色文章” 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綠色是鄉村振興最亮麗的底色。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結合地域特色,精準把握定位,堅持項目優先,強化要素保障,深入謀劃發展。
構建產業體系。圍繞“一主兩帶三依托”產業發展體系,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主”即以城郊型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主導方向,集中力量支持涼山村建成都市城郊型田園綜合體。“兩帶”即重點打造沿江旅游觀光帶和環夏浴湖、栗子湖休閑農業體驗帶。“三依托”即依托農業傳統優勢、特鋼產業優勢、自然資源優勢。
堅持項目為王。建立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農民參與、多業態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機制,形成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的,充分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活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通過對上爭取、招引資本等方式,實施好融生態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特色種植養殖、農家樂、休閑文旅、民宿等六大類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
強化要素保障。田園綜合體建設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要從資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給予強大支撐。要加強政策研究,用足用活用好政策,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要認真制定出臺政策,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土地保障、管理機制等方面,出臺獎補政策,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作者:晏勇,系西塞山區委書記)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