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158家新入選的企業中,光電子信息行業的“小巨人”數量最多,達到52家,占據總數32%。另外,裝備制造38家,新材料27家,生物醫藥11家,汽車零部件17家,節能環保8家,其他行業5家。截至目前,武漢擁有的207家“小巨人”分布于全市14個行政區(開發區),較前三批新增5個區,基本覆蓋全市。其中東湖高新區95家,目前占比為46%,是武漢聚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最多的區域。
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武經宣)9月8日在南京舉行的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傳來佳音,湖北“小巨人”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湖北共有30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六、內陸城市前列。我省國家級“小巨人”已達473家,排名全國第八,較前三批總數排名躍升5位。武漢共有158家企業入選,相較前三批,增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武漢共有207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此次158家新入選的企業中,光電子信息行業的“小巨人”數量最多,達到52家,占據總數32%。另外,裝備制造38家,新材料27家,生物醫藥11家,汽車零部件17家,節能環保8家,其他行業5家。截至目前,武漢擁有的207家“小巨人”分布于全市14個行政區(開發區),較前三批新增5個區,基本覆蓋全市。其中東湖高新區95家,目前占比為46%,是武漢聚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最多的區域。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今年,“專精特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從全國范圍來看,比對國內GDP超萬億的24個城市,武漢入圍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數量緊追北京、深圳和上海。
今年武漢國家級“小巨人”增幅全國第一
新入選者中光電子信息企業數量最多
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武經宣)9月8日在南京舉行的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傳來佳音,湖北“小巨人”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湖北共有30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六、內陸城市前列。我省國家級“小巨人”已達473家,排名全國第八,較前三批總數排名躍升5位。武漢共有158家企業入選,相較前三批,增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武漢共有207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此次158家新入選的企業中,光電子信息行業的“小巨人”數量最多,達到52家,占據總數32%。另外,裝備制造38家,新材料27家,生物醫藥11家,汽車零部件17家,節能環保8家,其他行業5家。截至目前,武漢擁有的207家“小巨人”分布于全市14個行政區(開發區),較前三批新增5個區,基本覆蓋全市。其中東湖高新區95家,目前占比為46%,是武漢聚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最多的區域。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今年,“專精特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從全國范圍來看,比對國內GDP超萬億的24個城市,武漢入圍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數量緊追北京、深圳和上海。
武漢“小巨人”近九成來自九大支柱產業
一根2米長的普通光纖,價值只有數十元人民幣,經過磨制、涂覆等加工,則變成了價值最高數十美元的高端透鏡光纖——楚星光纖專做透鏡光纖,做了整整20多年,已成為全球產銷量最大的透鏡光纖專業生產基地之一;
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轉、使用壽命,但工業散熱器投入大、產出小,國內該設備大多依賴進口,單臺能賣到40多萬元。有家叫武漢倍沃得熱力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深耕工業散熱器細分領域15年,如今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第一。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專精特新”。9月8日,在南京舉行的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傳來佳音,包括楚星光纖、武漢倍沃得熱力在內,湖北共有30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其中,包括武漢158位“小巨人”。
“專精特新”為何重要?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而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征。
可以說,城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生長曲線,與省市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吻合。
■ 一家“中國500強”
鏈著4個國家級“小巨人”
7年前,中國信科旗下子公司烽火通信與武漢郵科院共同出資成立了飛思靈,專注于光通信系統設備及光模塊器件所需芯片研發、設計。很快,這家企業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制定及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擁有150余項專利授權和數百項技術方案,芯片產品涵蓋10G到超100G系列,還與東風技術中心共建車規級芯片聯合實驗室,并肩攻堅汽車芯片。
此前,中國信科旗下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銳光信通,而第四批國家級放榜后,旗下武漢烽火銳拓科技有限公司、武漢飛思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武漢長光科技有限公司都晉級國家級“小巨人”。
在武漢另一支柱產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業上,以東風李爾、東風延鋒、東風富士湯姆森、華培動力、武漢錦瑞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每年保持高研發投入,推動制造煥新,生產的汽車座椅、調溫器、放氣閥、發動機缸蓋產銷穩居市場前列。
在生物醫藥領域,武漢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小巨人”崛起。
盤點武漢現有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現,它們主要分布于“965”現代產業體系中,近九成來自武漢九大支柱產業,而在網絡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氫能六大新興產業中,也有武漢安天信息、航天科工武漢磁電有限責任公司、立得空間、艾普工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理工數傳、雄韜氫雄等“小巨人”企業。
■ 全自動生產線會自我優化配方
近百歲企業成為新晉“小巨人”
8日,記者在雙虎涂料看到,上月剛投產的全自動工業漆生產線,正在自動生成配方、自動配料生產。
武漢雙虎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紅升介紹,這套系統會持續把所有生產數據存儲起來形成大數據,并深度學習和自我優化配方,隨著時間推移,數據量會越來越大,配方就會越來越精準,產品品質越來越高,生產效率會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也會不斷增長,最終體現在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上。
這家有著94年歷史的企業,是中國涂料工業發展的先驅之一,在細分領域目前仍保持65%的市場占有率,其特殊涂料用在了東風導彈、長征火箭、船舶艦艇等國家先進制造中,它出現在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上。
“雙虎涂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專’,也就是專業化方面,但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專業化的產品也要與時俱進來滿足這個需求,我們的策略就是持續升級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水平。”蔣紅升介紹,一方面,企業不斷朝著“專精”發展,以橋梁重防腐為例,在水性漆耐鹽霧性上,雙虎涂料已超越2500個小時,在業界領先,但仍朝著4000個小時的新高峰沖刺;同時,企業每年研發投入中的50%集中在攻關綠色環保涂料上。
蔣紅升介紹:“雙虎涂料制定了‘產學研策保研發’和‘智能制造保交付’的經營策略來保障我們的‘專’不斷升級,既有傳統工業的特點,又能與時俱進利用數字化、網絡化來升級智能制造,持續滿足客戶需求,保障企業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總部位于青山區的合建卡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致力于重載移運提架綜合解決方案的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剛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企業董事長施向華說:“企業和政府同向而行,始終走在‘專、精、特、新、鏈、品’之路上。”他介紹,企業發展過程中,立足自身技術優勢,依托企業創建的湖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省、市創新研發平臺,聚智攻關國際影響力大、綜合建造技術難度高的國內外道路橋梁重點工程施工建設。同時,在企業培育及申報省及國家“小巨人”過程中,青山區經信局熱忱為申報企業解讀申報要求,切實幫助指導申報企業做好對標把關及延伸服務。
有著25年歷史的武漢南華工業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樣躋身國家級“小巨人”。其副總經理吳德明回憶申報過程時非常感慨:“市經信局成立了專班,專門給我們講解、解讀政策,在申報過程中,市區經信部門及時與企業溝通,并指導企業進行申報資料的修改完善。”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武漢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圖譜,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方面,在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武漢支柱產業鏈上,“專精特新”新生力量延綿不絕;同時,企業申報熱情高漲,經過多輪宣貫,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走專精特新之路是發展必由之路,我市本地企業特別是老牌工業企業對“專精特新”積極響應。
這一次,一批多年扎根本土的企業,一同走上“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成為武漢工業轉型升級的一抹亮色——武漢158家入選第四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中,注冊時間在2002年以前的有42家。
■ 武漢尚有千家專精特新“后備軍”
擁有有效專利占比97%
科技企業里,“藏著”大量的專精特新企業,這從某種程度將影響一個區域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的增長后勁。截至2021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5年內翻了兩番,達到9151家。在2021年全國主要城市高企排名中,武漢位列副省級城市第4位、全國主要城市第8位。
截至目前,武漢已形成市級培育企業1307家、省級“小巨人”871 家、國家“小巨人”207 家、國家重點“小巨人”26 家的梯次培育體系。儲備種子還在不斷更新入庫。
可以說,“小巨人”比拼中,武漢尚有“千軍萬馬”。
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對我市千家專精特新企業進行調研后發現,營收8000萬元以上的占比超三成,營收規??梢源砥髽I的“個頭”,這意味著,即使在庫的企業,要沖擊“小巨人”也具備相當的實力。
據武漢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調研,在專利這一評估創新型的指標上,武漢在庫后備企業擁有有效專利的就占到97%,擁有自主品牌的近八成,近七成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在創新能力大檢閱中,武漢具備一定“含金量”。
去年,武漢市政府發布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這也是全國首個以市政府名義出臺的“專精特新”專項行動計劃。該計劃提出到2023年,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120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0家。
武漢共有315家企業申報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終有158家企業入選,申報數量、入選數量皆為歷年之最。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不足50家到翻番的突破,武漢將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一庫一檢一案”,依托“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尋找差距與短板,根據企業行業特點、生命周期制定對應精準培育方案等,拉長優勢、補足短板,持續培育初創企業逐步成長壯大,貼心服務外地來漢企業扎根發展,精心培優本地企業走向專精特新。(長江日報記者 李佳 通訊員 武經宣 于磊)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