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十堰市鄖西縣從關鍵環節入手,通過踐行聚焦“四個一批”、實施“三雁工程”、落實“四項措施”、建立“四項機制”的“4344”模式,奮力打造鄂陜毗鄰地區人才高地。
黨員生活網消息:近年來,十堰市鄖西縣從關鍵環節入手,通過踐行聚焦“四個一批”、實施“三雁工程”、落實“四項措施”、建立“四項機制”的“4344”模式,奮力打造鄂陜毗鄰地區人才高地。
聚焦“四個一批”,不拘一格引人才
回引一批外出打工能人。引導鄖西在外人才回歸,建立“鄖西籍在外優秀人才數據庫”及信息共享平臺,全力推動“雁歸天河”工程,打好“感情牌”,廣發“英雄帖”,努力實現“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共吸引397名外出成功人士回歸,創辦企業68家,領辦產業項目162個,帶動農村創業就業1.85萬人,涌現出“掃帚大王”、聞名全國的“淘寶村”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等一批先進典型。
招錄一批高校畢業生。統計鄖西籍高校畢業生1500余人的信息,建立鄖西籍高校畢業生信息庫。策劃、籌備、組織高校人才引進專場活動3場,與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達成人才合作意向,完成崗位開發2036個,招引到崗大學生近800人。
吸引一批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主動拋出“橄欖枝”,設計、印制首版人才政策清單化宣傳折頁4000份,制作引才政策宣傳動畫短視頻,全媒體、多渠道宣傳推廣鄖西人才政策,為縣醫院、天道新能源汽車公司等單位引進各類科技人才50名,引進高層次及緊缺人才300余名。
爭取一批科研技術專家。搶抓國家、省市支援革命老區、秦巴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特優政策,先后爭取國家“三區”人才136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及科技副總13名、市級科技特派員34名,為鄖西80余家中小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約服務,促成科技成果轉化1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130余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50余項。
實施“三雁工程”,以用為本育人才
“頭雁”領航。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每年對12名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開展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變“帶頭人”為“領頭雁”。推進“國家級產業領軍人才+省級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縣級高素質農民帶頭人”綜合培訓體系,培訓“頭雁”324名。實施實施“紅色頭雁”工程,培育“精神引領型、善抓機遇型、能人鄉賢型、敬業職守型、墩苗成長型”等“五型”優秀村書記,先后有30余名村書記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成為領航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雛雁”培育。建立“頭雁”結對幫帶“雛雁”機制,完善青年優秀人才跟蹤培養、業務技能培訓、輪崗鍛煉和定崗考核機制,讓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充分發揮頭雁“傳、幫、帶”作用,分行業定期組織開展“雛雁”交流座談會,由“頭雁”向“雛雁”交流心得、傳授經驗,提升雁陣整體水平。探索實施“把優秀青年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青年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把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培養成先進典型”的“四個跟蹤培養”模式,成功培養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翁新強等一批“國字號”青年典型群體。
“陣雁”齊飛。實施鄖西名校(園)長名師工程,每年開展一次“鄖西名校(園)長”“鄖西名師”評選活動,已評選“鄖西名校(園)長”10名、“鄖西名師”30名,培養十堰市名校長1人、名師6人、骨干教師47人,湖北名師1人、湖北省特級教師2人。通過“縣鄉審核、免費培養、認定學歷、回村服務”訂單培養模式,培養基層全科醫生50余名,定向委培鄉村醫生100余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舉辦種養殖、電商、村級集體經濟與產業發展、創業創新青年暨鄉村振興巾幗帶頭人等培訓班,今年以來,已培訓高素質農民1281人、基層農技推廣骨干121名、科技示范主體352名。啟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每年開展農民職稱評定2000人。
落實“四項措施”,搭建平臺留人才
培育創業平臺。重點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業平臺建設,通過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認定(掛牌)的,當年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10萬元,后續減半支持,連續支持3年,成功培育國家級農村創業產業園5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省市級星創天地5家、省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8家、省級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1家。
打造“人才飛地”。按照“研發在飛地,創業在鄖西”的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在經濟發達、技術先進地區或高校、科研院所設立“人才飛地”,根據場地面積、工位數量和孵化效果,給予補貼,先后與湖北省農科院等3家院校簽訂了《院縣合作框架協議》,促成縣內重點企業與武漢大學等30余家高等院??蒲性核⑸疃瓤蒲泻献麝P系。
設置“招商大使招才大使”。瞄準高技術含量、高投資強度、高稅收貢獻、低資源消耗的重量級優質項目,聚焦世界500強、“中”字頭企業、總部企業,設置“招商大使招才大使”,精準開展以商招商、節會招商、產業鏈招商。
聘請專業管理隊伍運營。出臺獎勵政策,對縣內重點創新創業平臺聘請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管理團隊運營,按照實際運營費用的50%給予資助。
建立“四項機制”,優化環境聚人才
建立領導聯系人才制度。調整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優化重構縣委人才辦組織架構,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縣“四大家”領導帶頭,每人聯系服務2名優秀人才,定期開展領導慰問優秀專家人才、“我為企業辦實事”“我為人才辦實事”等活動,幫助解決企業及人才需求。
創新人才政策機制。梳理上級重要政策文件,結合縣內實際,從引才、育才、人才、平臺、保障服務等方面,編制《人才政策匯編》,分類制定“政策包”,統籌整合資金5000萬元,設立“鄖西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作為培養、引進、獎勵人才和人才項目建設的專項經費,組織企業按照一定比例設立科研經費基金。建設鄖西縣人才公寓(專家大院),出臺人才住房補貼辦法,解決各類人才住房問題。
完善人才表揚獎勵機制。設立不同類別、不同層級的人才獎勵項目,以“天河英才”為最高人才獎項,每年開展不同主題的人才獎勵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天河英才”及重才愛才先進單位評定工作,已評選表彰“天河英才·農村實用人才”60名,推薦上報各類優秀人才92名。
落實“楚才卡”“武當人才卡”制度。組織近200人申領“武當人才卡”金卡、銀卡和菁英卡,落實科研、職稱評審、稅費優惠、交通出行、文旅健身、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家屬就業、老人養老、出入境和停居留、落戶、政務便利、生活便捷等服務。(通訊員 趙林林 甘曉燕)
網友評論